對于完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工作的建議
更新時間:2017-09-18 點擊次數:1447
食品安全檢測是按照國家指標來檢測食品中的有害物質,主要是一些有害有毒的指標的檢測,比如重金屬、黃曲霉毒素等。食品科學與工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引入和運用化工單元操作,并發展形成食品工程單元操作,從而促進食品工業向大規模、連續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。
食品安全檢測儀的運用,增強了對流通環節食品安全隱患的發現能力,提高了監管和執法效率。與此同時,仍舊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。下面是一些完善食品快速檢測工作的建議。
1、嚴格制度規范。一是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上級的要求,建立一整套符合實際、嚴密規范的檢測程序和制度,實際抽檢中嚴格按照操作程序規范運作。二是完善快速檢測設備的配置。針對現有設備中存在的缺陷和問題進行改進、改造,提高快速檢測儀器、試劑的實用性、準確性和性。三是建立經費保障制度。積極爭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專項資金的投入,盡快實現食品快速檢測設備、試劑及易耗品的及時更新補充和檢測經費的充分保障。
2、提高專業水平。一是加強專門人才引進力度,充實監管隊伍。二是實行食品監管崗位的專職化。以縣級局食品監管科為核心,以食品專業人員為基礎,組成專職負責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力量,建立食品快速檢測室,真正形成“基層采樣,集中檢測”的快檢機制,提高檢測操作的專業性和檢測結果的準確性。
3、加強部門協調。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分段管理大框架下的各項具體制度。在抽檢品種上,根據食品的安全隱患產生時間、特點等因素,合理劃分不同部門應主要負責檢測的食品種類,避免重復檢測;在工作制度上,構建相互之間檢測信息的告知和采信的各項程序規范,實現各部門間協作的制度化、規范化;在技術保障上,建立以地方政府為中心的信息網絡,統一數據規范,實現各部門的檢測數據實時傳輸、資源整合。以此實現責任歸屬明確,部門銜接順暢,監管快捷。